ID: 22529279

11.2 《与妻书》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2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1.2,与妻书,教案,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百年情书 千古绝唱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人谋永福 ”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题解读,导入新课 二、作者、背景介绍 三、整体感知 (1)思考: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份遗书,更是一封情书,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情 书,天下第一情书? (2)疏通文意第一段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③文本解析:哪些内容表明是遗书?哪些表明是情书? 明确:遗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情书: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 汝言之。 ④林觉民说深怕妻子不能体会“吾衷 ”,“吾衷 ”即“我的心意 ”,林觉民有怎样的心 意呢? 明确: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 (3)疏通文意第二段 ①解释重点词语和两个典故,疏通文意 ②文本解析:林觉民的“吾衷 ”中“吾至爱汝 ”与“勇于就死 ”的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至爱妻子,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为了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 欣然赴死。这种舍生取义,是将爱妻之情与报国之志统一起来,是舍小我以成大我的崇 高献身精神。 (4)疏通文意第三、四段 ①林觉民的“小我 ”,也就是对妻子的深爱之情,即“至爱汝"在下文是通过追忆夫妇 生活中哪几件事体现的?找到相应的标志。 ②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第三段段落内容:至爱汝———讨论夫妻谁先死的问题(道是无情却有情) 第四段段落内容:至爱汝———婚后诗情画意,温馨甜蜜的生活;远行欲告又止的情境 ③文本解析:追忆了夫妇生活中哪几件事?有什么标志? 明确: “汝忆否 ”———讨论夫妻谁先死的问题 “ 回忆 ”———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又回忆 ”———远行欲告又止的情境 (5)疏通文意第五段(之一)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第五段(之一) 内容:今日事势———清政府腐败,社会黑暗 人们命运———死,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疏通文意第五段(之二)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第五段(之二) 内容: 诀别原因———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 嘱咐后事———希望妻子将儿子和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清净过日 ③文本解析:本段由对妻子的回忆叙事过渡到“舍汝而死 ”的说理层面。找到说理内容, 分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论说“就死 ” 清朝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 “死 ”、“离 ” ———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 修辞:排比、设问、反问 ④本段是如何把“吾至爱汝 ”与“勇于就死 ”统一起来的? 明确: 1.不忍你我死别 2.更不忍你我生离 3.尤不忍天下人生离死别 说理层层递进, 自然得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的结论,寓情于理。 ⑤理出第二部分结构: 第二部分(2—5):是信的核心。深情倾诉自己“至爱汝 ”又“忍舍汝而死 ”的心情和 道理。 (2)疏通文意第六段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文本解析:本段提到了作者的几个愿望?其中第二愿有何作用? 明确: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作用: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 ”;二则用来安慰妻子 (3)疏通文意第七段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文本解析:作者在倾诉自己“至爱汝 ”的衷情时列举了哪些“幸 ”与“不幸 ”? 明确:幸:汝幸而偶我;吾幸而得汝 不幸: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4)疏通文意第八段 ①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②理出第三部分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