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课题 《森林水车》 年级 三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农家孩子的歌》 教材分析 《森林水车》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一首非常适合小学生欣赏的标题性管弦乐曲,其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活泼,深受人们喜爱。 本首乐曲是A-B-A-C-A式的回旋曲式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部分,在模仿水车转动的音效中弦乐以徐缓的速度,连贯的,级进的旋律模仿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中间还夹杂着小鸟鸣叫的声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优美,宁静的森林画面。接着乐曲转为小快板,在四小节模仿水车车轮转动的节奏后,出现了回旋曲的主题A,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飞快地旋转,感受到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紧接着由长笛奏出轻快的B主题,然后又出现A主题和C主题,旋律C更加热情,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情绪更加热烈,经过这一主题的过渡又回到了A主题,结尾时速度渐快,力度渐强,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期的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辩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习惯,充分注意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图形谱、律动、音乐游戏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 听赏乐曲,能感受乐曲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感受大自然之美。(审美感知) 了解水车的作用。(文化理解) 能记忆乐曲的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不同主题。(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能用身体的律动、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体会乐曲的韵律与节奏感。(艺术表现) 教学重难点: 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不同主题。 用身体律动与打击乐器参与乐曲表现。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教师播放《森林水车》主题音乐。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陈老师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先跟着音乐活动起来! 教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跟随这段好听的音乐,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看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乐曲欣赏(教师播放序奏部分) 师提问:森林里都有什么? 师总结:森林里有水流声,有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咦,还有一位新朋友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听听它是谁。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围成圈律动。 学生安静聆听,感受并随音乐进行无声律动。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欣赏序奏部分,一边走进森林,一边让学生感受优美宁静的乐曲情绪。环节二:聆听A主题———水车主题”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认识水车 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水车,水车总是咕咚咕咚地转动,让地里的庄稼喝饱了水,茁壮成长,快看,水车唱起了欢乐的歌,大家竖起耳朵听,它是怎么唱的? 教师播放A主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师:大家听得好投入,刚才这段水车的旋律,好听吗 有一位德国的作曲家艾伦贝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森林,被水车的歌声吸引,创作了一首管弦乐作品《森林水车》。 出示课题《森林水车》 师:那么在这首作品中,水车唱了几次歌呢 听到水车的歌声时,请同学们来贴上这个小水车。 学生认真聆听,认识水车。 学生第一遍跟随老师一起随音乐画图形谱,第二遍和第三遍自创拍手或者其它的形式随音乐表现。 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并且在水车主题出现时贴上小水车。设计意图:用“水车主题”的名称听赏主部主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学生通过画旋律线和律动全面感受和表现此主题,在完整聆听中可以知道这个主题出现了三次。环节三:聆听B主题———动物主题”和C主题———乐队主题”教师活动3学生活动3出示各种小动物 师:水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