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7361

【核心素养】3.2 氧化和燃烧(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3-3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8513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氧化,燃烧,2课时,分层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2 氧化和燃烧(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科学思维:知道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探究实践:能区别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1 灭火与火灾自救 1.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 图1用嘴吹灭: ;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 。 【答案】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详解】图1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时带走了热量,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所以图1用嘴吹灭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用烧杯将蜡烛罩住,使烧杯内的氧气减少,隔绝氧气灭火,所以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点睛】灭火时,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是易错点。 2.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 【答案】B 【详解】A、用扇子扇煤炉时,为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该选项解释正确; B、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该选项解释正确; D、实验室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布盖灭,降温同时隔绝氧气,该选项解释正确。 3.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着火,用灯帽盖灭与氧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馆档案的火灾 【答案】B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可隔绝空气,从而灭火,该选项叙述正确;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设置隔离带可移除可燃物,从而灭火,该选项叙述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图书馆档案的灭火,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B。 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答案】D 【详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错误; B、灭火的原理有三种,分别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不同原理和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形式,所以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所以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所以正确; 故选D。 【点睛】“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02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生石灰溶于水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详解】A、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