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七) 电现象 知识点一 静电现象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C ) A.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并相互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B.吃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舌头 C.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D.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2.(2024·甘肃兰州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下列对静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带正电荷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自然界中的电荷,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与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故C错误;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荷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知识点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2023·青岛检测)A、B、C是三个轻质塑料小球。将A与B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再将B与C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3题图 A.A小球不带电 B.B小球一定带电 C.B、C小球都带电,并且带有异种电荷 D.A、B小球都带电,并且带有异种电荷 知识点三 电流 4.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荷只要运动就能形成电流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D.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5.下列关于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B.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一个不带电的泡沫小球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后带正电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6.(2023·淄博中考)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6题图 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C.验电器的箔片张开是因为两个箔片都带了负电荷 D.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所以玻璃棒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丝绸由于得到玻璃棒的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电荷没有消失,也没有创造出来,故A、B错误;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球和金属箔上的电子受到吸引向玻璃棒移动,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上了同种电荷(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金属箔片张开,故C错误,D正确。 7.(2023·辽宁抚顺中考)脱毛衣时,与毛衣摩擦过的头发会“粘”在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B.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C.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头发到脸 D.若毛衣带正电荷,说明它有了多余的电子 解析: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摩擦起电,因此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故A正确;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时的瞬间电流方向从脸到头发,故C错误;若毛衣带正电荷,是因为失去电子,故D错误。 8.(2023·泰安检测)生活中有许多“吸”的现象。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利用车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