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6354

第5课 孔乙己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33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5课,孔乙己,练习题,答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孔乙己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yàn①   ,一齐失踪。次数多了,就没有人愿意给他工作了。他放不下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去做工,于是,就成了咸亨.②   酒店里经常记账的客人之一。【甲】他总是及时还账,【乙】所有的收入,不过是偷东西所得罢了。他的尊严早已(  ),就连十几岁的小孩儿都不屑和他说话。 而现代的啃老族尽管能力不高,眼光却很高,找不到工作,就在家啃老,美其名曰“暂时没有找到好工作,在家休养生息”。结果呢 ③ 一休息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他们维护着自己眼中的尊严,却不知道,在旁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  )的寄生虫而已 ④ 一旦没了寄主,恐怕会比孔乙己还可怜。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荡然无存 麻木不仁 B.无影无踪 麻痹大意 3.在③④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③叹号 ④叹号 B.③分号 ④叹号 C.③叹号 ④句号 D.③问号 ④句号 4.【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 还是 B.虽然 但是 C.也许 也许 D.既要 也要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大连与鲁迅先生有着很深的缘分,大连不仅有鲁迅路,过去还有鲁迅公园,大连话剧团的名字及《海燕》杂志社的刊名用的都是鲁迅先生的笔迹。②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一直非常关注东北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更激起了他在《“友邦惊诧”论》中的无限义愤。③鲁迅虽然关注东北,却基本没有到过东北,仅有的一次是在省亲途中路过大连。 ④1948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的日子里,全国第一尊鲁迅先生铜像被制定在市中心的鲁迅公园里(现大连某综合体建筑所在地,原为大连动物园),作为大连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永久纪念。 5.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的画线部分: 。 6.第③句画线部分属于   复句。 7.第④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 8.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的作者是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家、    家、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是其继    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9.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在括号中。 (1)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  )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3)(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   )(   ) 10、本文巧妙运用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等。请说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处境或心理。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3)“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阅读理解 (一)阅读“孔乙己喝过半碗酒……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回答问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