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长调节剂 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类型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 吲哚丁酸 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 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提醒】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像植物体内的激素那样易受氧化酶破坏,因而效果稳定。 1.植物生长调节剂 项目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来源 植物一定部位产生 人工化学合成 生理作用 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作用后去向 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 残留在植物体内继续发挥作用 作用效果 短暂,只发挥一次作用 持久稳定 实例 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 乙烯利、生长素类调节剂、青鲜素等 提示:仅靠植株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对产量或品质的需要。适当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或提升产品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思考1】植物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 【思考2】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N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得到无子番茄,常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使水果提前成熟上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可得到无子番茄? 2.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代替天然植物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3.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调节剂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生长素效果明显,原因是什么? 4.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提示:生长素及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果实发育 提示:天然植物激素含量低,且提取困难。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可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提示:不会。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对植物体起作用,对人体不起作用。 【事例1】在用传统方法生产啤酒时,大麦芽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利用大麦芽,实质是利用其中的α-淀粉酶。有人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1.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事例2】对西瓜、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也叫膨大素),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但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果实催熟? 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乙烯利 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1.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础诊断】 1.α 萘乙酸(NAA)、2,4 D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稳定( )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然会导致增产、增收(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 5.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理状态( ) 1.× 提示:α -萘乙酸、2,4- D等均为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 2.× 提示:植物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