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8290

8.3《琵琶行》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67095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一曲琵琶遇知音 ———《琵琶行(并序)》 导入: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遇见;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遇见;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遇见。 那么,被贬江州的诗人与沦落江湖的琵琶女又有着怎样的遇见呢?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 了解创作背景,理清全文脉络,分析诗人与琵琶女的“一次遇见”,品味诗歌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 : 鉴赏“一曲琵琶”,欣赏诗中景物描写和音乐描写的精妙,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 分析诗人和琵琶女这“一对知音”的人物形象,并学会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 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请同学们阅读全诗,理清全文脉络。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分为五节。 序言:诗人对全诗内容的概述及写作动机的表白。 第一节:江头夜送客; 第二节:聆听琵琶曲; 第三节:琵琶女自述身世之苦; 第四节:诗人自叹谪居之苦; 第五节:再次聆听琵琶曲。 一次遇见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同学们齐读小序,梳理字词句后思考:作为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叙了什么事?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州刺史的副职,用来安排贬谪和闲散的人 第二年 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 歌女 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 容颜衰老 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商人 叫人摆酒 畅快 忧郁的样子 漂泊流落 忧戚烦恼 辗转迁移 泛指四方各地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宁静安适的样子 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于是创作 总共 字 命名,称为 《琵琶行》叙了什么事? 主要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琵琶女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