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549341
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602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单元
,
第六
,
教学设计
,
格式
,
2024-2025
,
学年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文学形象的“异化”探源 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或意图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通过本单元教材所选的几篇小说,掌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升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以合作研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深入理解文学形象的变形特征以及背后的社会根源,感受不同作家作品风格特色以及艺术技巧。 3.拓展阅读:充分理解社会背景和环境,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发挥想象,建构情境,以达成《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第3———4等级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目标”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本单元教材所选的几篇小说,掌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升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以合作研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深入理解文学形象的变形特征以及背后的社会根源,感受不同作家作品风格特色以及艺术技巧。 学生长篇幅小说文本的阅读经验积累不多 三、教法和学法 1. 问题设计法。结合具体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探究文本。 2. 自主阅读、创作法。强调学生阅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批判的个性化。 3. 团队合作法。充分发挥读书小组的团队作用,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活动。 4. 比较阅读法。文本内同一人物不同时期进行比较,跨文本不同人物进行比较。 《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四、教学(学习)课时数 分四个环节,共16课时。具体环节一7课时,环节二4课时,环节三3课时,环节四2课时。 五、教学总体设想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所选古今中外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在本单元中,笔者以“异化”的视角,探讨以“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为代表的的群体特征,对其“异化”现象进行深入解读,并分析其“异化”背后的深刻根源,同时分析作品实现“异化”的途径。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当然,学习小说单元必然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这就需要我们剖析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通过情节的变化来把握小说所蕴含的思想主题,以及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根据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思想,结合我个人对单元特性、文本的解读以及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尝试本单元教学设计。 该单元选择异化为主题,注意原因是五篇作品都选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共性的文学形象。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林冲、《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别里科夫,等等。这些弱势群体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丧失了自我和本质,丧失了主体性,丧失了精神自由,人变成了非人,甚至人格趋于分裂,呈现出人性在时代的重压下极度的扭曲和变异,这也是对现实社会荒谬和病态的真实写照。以此视角来探究特定的文学文本,可以让我们尝试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新形态,开辟文学作品解读的新思路,更具探究价值。 六、教学过程 (侧重旨在达成学习任务的各种情境下的问题设计及答案或答题提示、教法、学法等) 课前预习 提前一周布置阅读本单元5篇课文,并要求补充阅读《水浒传》第7-12回和《变形记》第三部分。要求掌握小说基本情节,熟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八)语文试(PDF版,含答案)(2025-04-17)
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4-17)
浙江省宁波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4-17)
广东省湛江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4-17)
安徽省滁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4-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