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滴水 经过丽江 作者:阿来 新课导入 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素养目标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常识 01 作者介绍 阿来,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其中《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资料链接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 丽江古城 整体感知 02 字音字形 读读写写 闸( ) 砚( ) 蘸( ) 喧哗 奔流 矗立( ) 映照( ) 苍劲( ) 翡翠( ) 眺望( )擦拭( ) 硕大( ) 喧腾 亭台楼阁 目眩神迷( ) zhá yàn zhàn chù yìnɡ jìnɡ fěi tiào shì shuò xuàn 闸门。 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 蘸酱。 词语积累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也叫“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喧腾】 喧闹沸腾。 整体感知 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滴水”的踪迹是怎样的。 玉龙雪山 驿道、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玉河 水车 四方街(中河—小桥—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大海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 空间 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时间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 梳理结构 按照一滴水的游踪,给课文划分结构。 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第一部分 (第1—5段)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平地起伏,接近游人的视角。 第二部分 (第6—16段) 探究文本 03 探究文本 第3段主要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四方街。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介绍了四方街的哪些内容。 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第3段 第10段 第13、14段 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 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 具体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探究文本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