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原子结构模型———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1.激发态原子和基态原子可以通过电子跃迁的方式相互转化,跃迁过程中可得到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约为700nm B.如图实验装置测得的是氢元素的吸收光谱 C.电子仅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D.原子光谱可以用于定性鉴定元素 2.实验证据推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化。下列可以较好地解释“钠原子中处于n=6的状态上的核外电子跃迁到n=3的状态,会产生多条谱线(如图)”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 A.“葡萄干布丁”模型 B.卢瑟福核式模型 C.玻尔模型 D.量子力学模型 3.“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端”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这是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哲学家墨子提出的类似于原子论的思想。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均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性光谱 C.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自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 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3种基本微粒不可能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5.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不能解释的是( ) 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 C.氢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D.有外加磁场作用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 6.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道尔顿原子论; ②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卢瑟福核式模型; 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可以表示为: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和互为同位素,后者常用于考古学中确定文物的年代 D.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原子所含中子数相等 B.互为同位素的两种核素,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C.人们发现了118种元素,即共有118种核素 D.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可以表示为 9.下列有关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玻尔提出“有核模型” C.卢瑟福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D.汤姆生发现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10.以下各项中,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的是( ) 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氢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C.在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 D.在高分辨钠原子光谱中的靠得很近的两条黄色谱线 11.原子的吸收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子中电子的能量高低 B.外界条件的影响 C.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D.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12.对充有氩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蓝紫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轨道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时以光的形式辐射能量 B.电子由能量较低的轨道向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时吸收除蓝紫色光以外的光 C.氩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蓝紫色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氩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13.下列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B.原子光谱只有发射光谱 C.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 D.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