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9526

3.2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鲁科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0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438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六年级,2024,五四,科版,动物
    第二章综合评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不仅能形成岛屿,加固海岸,它还是许多海底鱼类的“家园”,下列关于珊瑚虫这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呈圆筒形,两侧对称 B.体表有用于攻击和防御的刺细胞 C.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身体由外、中、内三个胚层组成 2.小岳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绵时,发现一个蠕动的小动物,它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据此推断这个小动物与哪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  )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蝗虫 3.与水螅相比,涡虫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其高等之处体现在(  ) A.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体内有消化腔 D.分化形成肛门 4.判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身体细长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C.有口和肛门 D.身体呈两侧对称 5.下列关于刺胞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能为某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血吸虫依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C.大多数刺胞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D.有的刺胞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6.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 B.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7.蛲虫、蛔虫等是人和某些动物体内的常见寄生虫,下列属于它们适应寄生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D.运动器官发达,运动能力强 8.下列关于“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的运动器官是腹鳍,产生前进的动力 B.鱼类的呼吸器官是肺,鳃辅助呼吸 C.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D.鲫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器官 9.某同学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后,针对如图中四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给出了如下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甲(水母) 乙(大鲵) 丙(乌贼) 丁(涡虫) A.甲属于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 呼吸 C.丙属于软体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D.丁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口长在腹面,口内有管状的咽 10.乌梢蛇全身黑色,行动迅速,性情温顺不咬人,常在农村房前屋后捕食老鼠。乌梢蛇属于爬行动物的原因不包括(  ) A.乌梢蛇的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 B.乌梢蛇身体表面有乌黑锃亮的细鳞片 C.乌梢蛇虽然四肢退化,仍可快速爬行 D.乌梢蛇在陆地上产卵,卵内营养丰富,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1.红树林鳉鱼多生活在地面积水形成的小水池中。天气变化或环境恶劣时,会跳出水坑躲进落叶堆或泥土中,最长可达60天之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鳃是其重要的呼吸器官 B.运动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C.水陆均可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跳出水坑是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12.“我的家在人的肠道内,我家里有永远吃不完的现成饭,只是周围环境不太好,需要我穿上厚厚的角质层外衣。我的家族繁殖能力很强……”这是琳琳同学写的《××的自述》小作文中的片段。你推测该小动物是指(  ) A.涡虫 B.沙蚕 C.蛔虫 D.眼虫 13.滇南疣螈俗称“红娃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下列关于滇南疣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滇南疣螈的皮肤干燥 B.幼体能适应陆地生活 C.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 D.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有差异 14.“身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蝼蚁和鸿鹄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柱 B.蝼蚁与蜘蛛体表都有外骨骼,都属于昆虫 C.前肢变为翼是鸿鹄适于飞行的唯一特征 D.鸿鹄体内的气囊与肺相通,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