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129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3次 大小:395125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七年级,素材,核心,同步,新课标
    (课件网) 竹里馆 如果此刻你置身这片竹林,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审美创造: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瞑》等。 (一)早年热衷功名。 1、《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 2、出塞前后的诗,如《使至塞上》、《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二)奠定大师地位———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1、精通音乐绘画,描写自然山水的诗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难以句诠。如《山居秋暝》。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对自然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王维的成就 背景资料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文体知识 《竹里馆》的诗体属于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唐代的时候产生了格律诗,到盛唐时期已经相当成熟,那时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而称唐代以前的诗为“古体诗”或“古诗”。 五言绝句(五绝)的基本特点是:一共四句,每句五字,偶句押韵,此外还有对偶、平仄的要求。 认真朗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朗读诗歌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 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疏通诗意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幽,深的意思,篁,指竹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打口哨。 21世纪教育网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译文: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 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21世纪教育网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清脆地发出长啸的声音。 在这片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来(与我)相伴。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 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1世纪教育网 分析讨论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中写了幽篁、深林、明月等景物,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