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这是我的家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这是我的家》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 的起始课。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本课通过展示 “我刚出生时”“我和妹妹” 等生活场景,以及介绍家人的角色、喜好、故事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家庭,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暖,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探讨相亲相爱一家人、承担家庭责任等话题奠定基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课标 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感受家人的爱,体会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初步培养对家庭的热爱与归属感,进而延伸到对国家这个 “大家庭” 的朴素情感认知。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懂得家人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人之间的亲情,培养尊重长辈、关爱家人的良好品德。 法治观念:在认识家庭关系的过程中,渗透家庭成员间权利与义务的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中的法律关系。 健全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锻炼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有一份责任,初步树立关心家庭、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 “家” 有着最直接的生活体验,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对家的认识更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家人对自己默默的付出以及家庭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理解不够深入。他们可能知道家里有哪些人,却不太能体会家人之间的血脉相连和深厚情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分享、感受等方式,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和重要性。 学习 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特点和主要信息;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知道自己与家人的血脉联系;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2. 通过观察图片、分享家庭照片、讲述家庭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小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尊重家人的良好品德,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学习 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己与家人在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②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了解家人的职业和故事,感受家人为家庭和社会所做的贡献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中亲情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将对家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将对家人的敬佩和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传承家人的优秀品质。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刚出生的小宝宝》视频、家庭照片、相关图片等。 2. 写有家庭成员称谓的卡片。 课时二需要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制作 “火眼金睛” 大挑战游戏所需的卡片或 PPT 页面。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己刚出生时的事情和家庭关系,那谁能说一说你的家里都有哪些人呀?” 回忆并回答家里有哪些人。 巩固旧知,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 微笑着鼓励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像家里的哪位大人呢?可以想一想性格、习惯,还有爱好这些方面哦。现在,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在学生思考和交流时,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倾听学生的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