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相亲相爱一家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 分析 《相亲相爱一家人》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 中的重要一课。本单元围绕家庭生活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本课通过展示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生活场景,如爸爸半夜为孩子盖被子、家人一起庆祝生日等,让学生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庭幸福的理解。 课标 分析 道德认知: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爱,明白家人的爱体现在生活细节中,懂得爱是相互的,初步形成关爱家人的意识。 行为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培养学生主动关爱家人的行为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体验。 社会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传递爱与温暖。 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认识到正确表达爱和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家人的爱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这种体验较为直观和感性,他们可能还不太能深刻理解家人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也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由于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强,在家庭生活中可能较少主动关注家人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学习表达爱的方式,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 目标 1.学生能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知道家人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关爱自己的事例;掌握一些表达对家人爱的方式。 2. 通过观察图片、分享经历、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情境模拟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感恩家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学习 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体会亲情的温暖。 ② 帮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2.教学难点:让学生将对家人的爱转化为日常行为,养成关爱家人的习惯,尤其是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关心家人 课前 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家人的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制作 “家人的爱” 记录卡片,供学生记录家人关爱自己的事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 1. 观看幸福一家人的合照,提问:“小朋友们,在图片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看到这些画面,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 邀请 3 - 5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 “你说得真棒,观察得很仔细”“你的感受很真实,很多小朋友都和你一样呢”。之后,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家人的爱,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里都充满了这样的爱,今天就一起去发现家人的爱。 认真观看图片,积极举手分享看到的画面和内心感受。 营造温馨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家庭生活回忆,为感受家人的爱做铺垫。 讲授新课 1. 感受家人的爱 (1)展示课件中小朋友分享家人关爱的图片和文字,如爸爸半夜盖被子、妈妈起名字、姑姑梳辫子等,用温柔、亲切的语气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和文字,想一想这些小朋友的家人是怎么爱他们的呀?那你们的家人有没有为你们做过类似温暖的事情呢?” (2)组织学生进行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