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2664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备课教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934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课时,备课,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2025.02.27 课题 《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 聚焦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关系的重要起点。本单元通过《这是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让我自己来整理》《学做家务活》四课内容,以家庭生活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感受家人的爱、培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图文、故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正确认知,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学会关心家人、承担家庭责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课标 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感受自己整理物品带来的积极变化,初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认同劳动的价值,培养对生活自理能力的正确认知。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懂得珍惜物品、爱护环境,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责任感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整理个人物品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初步渗透个人责任意识与法治观念中的自我管理理念。 健全人格:在面对物品整理问题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是自己的事情,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物品负责。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家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他们对家庭的认识还较为浅显,可能只停留在家庭成员的表面认知上,对于家庭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家人间的血脉联系、相互关爱以及家庭责任感等理解尚不深刻。在生活自理方面,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缺乏自我管理和动手能力。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渴望学习新知识,通过引导能够逐渐深入认识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生活习惯。 学习 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2.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3.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分类摆放、物归原位、及时就位的整理技巧,初步掌握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独立整理的能力。 4.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整理好习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表彰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的成就感,更加有动力坚持整理,养成整理好习惯。 学习 重难点 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它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习惯。 课前 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卡片,用于课堂互动。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认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放有很多物品的房间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房间,有你喜欢的东西吗?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以图片吸引学生,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小 讲授新课 1. 我和我的 “小伙伴” 展示玩具熊、铅笔等物品的图片,用充满感情的语气介绍:“小朋友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小伙伴’。就像这只玩具熊,老师小时候天天和它一起睡觉,它给老师带来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支铅笔,帮助老师写了好多漂亮的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呢!” 接着,声情并茂地说谜语:“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猜猜这是什么呀?”“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大睡。这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