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相亲相爱一家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 分析 《相亲相爱一家人》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 中的重要一课。本单元围绕家庭生活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本课通过展示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生活场景,如爸爸半夜为孩子盖被子、家人一起庆祝生日等,让学生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庭幸福的理解。 课标 分析 道德修养: (1)让学生明白关爱家人的多种方式,理解关心家人、分担家务、陪伴家人等行为都是爱的体现,强化家庭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将爱家人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制定并执行 “爱家人小计划”,培养学生长期关爱家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家庭中付出爱和收获爱是同等重要的,明白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都有价值。 责任意识: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在表达爱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家庭归属感和幸福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家庭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制定 “爱家人小计划”,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参与度。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家人的爱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这种体验较为直观和感性,他们可能还不太能深刻理解家人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也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由于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强,在家庭生活中可能较少主动关注家人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学习表达爱的方式,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 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爱家人的具体方式,如做家务、陪伴聊天、记住生日等。 2. 指导学生制定并理解 “爱家人小计划”,明确计划实施的意义。 3.让学生将爱家人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 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 指导学生制定并理解 “爱家人小计划”,明确计划实施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 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家人的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制作 “家人的爱” 记录卡片,供学生记录家人关爱自己的事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家人的爱,谁能说一说家人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邀请几位学生回答。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总结,然后引出本节课主题:“家人这么爱我们,那我们应该怎么爱家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回忆并分享家人的爱,对新课产生期待。 巩固旧知,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分享爱家人的方式 (1)打开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一系列爱家人的图片和文字,如孩子在房间里认真写作业,旁边的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奶奶坐在沙发上,小朋友依偎在奶奶身边和她开心聊天;孩子出门前,一边换鞋一边和家人挥手说再见并告知去向;日历上特别标注着家人生日的日期等。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图片和文字,想一想这些小朋友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的呢?除了这些,你们还能开动小脑筋,想出其他独特的爱家人的方法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 4 - 5 人一组,确保每个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