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2025.02.27 课题 《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 聚焦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关系的重要起点。本单元通过《这是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让我自己来整理》《学做家务活》四课内容,以家庭生活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感受家人的爱、培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图文、故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正确认知,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学会关心家人、承担家庭责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课标 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认识整理对生活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对自主劳动的认同,树立依靠自身努力创造有序生活的观念,感受劳动带来的价值。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生活空间的责任感,使其明白整理物品、保持环境整洁是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体现,形成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意识。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整理行为也是一种秩序规范,如同遵守法律规则一样重要,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培养法治思维的萌芽。 健全人格:在实践整理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耐心和细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强化学生对自己物品和生活空间的管理责任,将整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自觉整理的习惯,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家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他们对家庭的认识还较为浅显,可能只停留在家庭成员的表面认知上,对于家庭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家人间的血脉联系、相互关爱以及家庭责任感等理解尚不深刻。在生活自理方面,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缺乏自我管理和动手能力。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渴望学习新知识,通过引导能够逐渐深入认识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生活习惯。 学习 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2.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3.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分类摆放、物归原位、及时就位的整理技巧,初步掌握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独立整理的能力。 4.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整理好习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表彰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的成就感,更加有动力坚持整理,养成整理好习惯。 学习 重难点 1. 掌握分好类摆整齐、贴标签、定时整理、物归原位等整理物品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将整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主动整理的习惯。3. 让学生理解整理习惯养成对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克服依赖心理。 4. 持续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整理,确保习惯的长期保持。 课前 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整理方法的示例图片、整理书包的教学视频、相关讨论话题的图片等。 2. 为学生准备模拟书包的道具及学习用品,用于课堂实践整理活动。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认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回家后有没有观察自己的房间呀?” 2. 展示上节课学生分享的房间照片(若有),简单点评,引出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整理的好方法,让我们的房间和物品都变得更整齐。” 回忆并分享,期待学习新方法。 巩固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小 讲授新课 1. 学习整理方法 展示分类整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