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101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共33张PPT+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3248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视频,七年级,历史,初中,2024,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中国象棋棋谱中“楚河汉界”的来历吗?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 (1)通过对西汉初年社会背景的学习,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通过研读史料,认识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成功之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汉并天下”瓦当 壹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一)楚汉之争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汉王·刘邦 (前256~前195年) 西楚霸王·项羽 (前232~前202年) 楚汉之争形势图 (公元前206~前202年) 汉军 楚军 鸿沟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四年的“楚汉之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一)楚汉之争 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争夺帝位。 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 垓下之围-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鸿沟议和-楚河汉界 乌江自刎-霸王别姬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关于楚汉之争,你知道哪些成语典故?结合课本,聊一聊你所知道的故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依据相关史事,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相关史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一)楚汉之争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失民心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阅读以下信息,概括楚汉相争中刘邦能够获胜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二)西汉建立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时间: 开国皇帝: 定都: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 西汉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每行瓦的最末端,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咏汉高祖》 贰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一)背景 《汉书 ·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农作之业),而大饥馑(jǐn饥荒)。凡米石五千 , 人相食 , 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 秦—铜马车 汉—牛车 田地荒芜 人口锐减 残破荒凉 百姓流离失所 原因:秦实行暴政;秦末战乱。 概括汉初得社会状况?分析造成这样的原因?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一)背景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道理。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