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103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40张PPT+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6939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历史,初中,2024,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1)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归纳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空观念) (2)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统一国家特征得到完整体现。(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加强经济管控 三、尊崇儒术 四、北击匈奴 壹·削弱地方势力 ———政治“大一统” 一、削弱地方势力 (一)原因 郡县制 分封制 郡国并行制 材料1: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 吴王濞列传》 材料2: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 ———《史记 孝文本纪》 1.诸侯:诸侯王封地广大,势力强大; 一、削弱地方势力 (一)原因 2.豪强: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材料:(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汉初豪强多为秦末旧贵族和地方势力,如山东诸田氏等。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广占田产,蓄养奴婢,凭借经济优势采用先进农业技术进一步扩大财富。在地方上,他们宗族强盛,武断乡曲,掌控基层话语权。虽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已不如前,但仍与地方官员建立密切联系,逐步渗透到地方政权中。 一、削弱地方势力 (一)原因 3.危害:诸侯王和地方豪强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无视朝廷,“拟同天子”。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措施 1.颁布推恩令:采纳主父偃建议,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主父偃像 (1)方法缓和,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国势力。 (2)得到封地的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不会再反抗中央。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诸 侯 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措施 1.颁布推恩令 一、削弱地方势力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从诸侯角度 从全国角度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史记》 (二)措施 1.颁布推恩令 一、削弱地方势力 2.削爵夺地: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 材料1:吴有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占列侯总数的一半。 ———《史记》 材料2:不少诸侯王因“骄淫失道”,而被除国,如燕王刘定国与文康王姬通奸、夺弟妻为姬及杀人等罪,被主父偃告发处死刑而自杀国除。像类似刘定国这样犯罪或谋反而被除国的,还有燕、济川、齐、淮南、衡山、江都等九国。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汉书》 (二)措施 一、削弱地方势力 3.迁移豪强: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使这些豪强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材料: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汉书 主父偃传》 (二)措施 一、削弱地方势力 4.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名刺史,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材料:(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