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4928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65605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人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写诗,李白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有一位诗人鲍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拟行路难》。赏析这首作品,从中领悟鲍照对唐代诗歌发展所起的作用。 鲍照 Please Modify Special English Title For Impression Design Of Shuzi, Please Modify Special English 拟 行 路 难 学 习 目 标 壹 · 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背诵本词诗。 肆 · 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难点) 贰 · 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中情感起伏变化。(重点) 叁 · 学习诗中比兴的艺术手法。 壹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初步把握诗歌 内容、情感。 鲍照: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诗人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宋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体”代表诗人)。 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435年,任临川王刘义庆的国侍郎;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六朝诗坛,素称浮华纤巧,内容空虚,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在鲍照之后,进一步继承并发扬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内容上:能较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尽情地抒吐个人胸怀; 艺术形式上:更能汲取当时文坛上精雕细琢的长处,讲究炼字炼句,巧妙地操纵语言的音节,一洗诗坛靡弱之风,为诗界灌注了新的生命; 风格上:鲍照的诗作豪爽、气骨俊逸。 背景知识: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拟行路难》就是这种情感的流露。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 左边的称“阀”, 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 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门阀制度: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 贰 诵读感知 速读诗文及注释;自主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齐读,再次感受诗人的悲愤无奈。 一、速读诗歌及注释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题目有何含义?“拟”何意? 2.鲍照要模拟的“行路难”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