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5803

3月是故乡明课件 (共43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995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月,故乡,课件,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3 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在我们心中,故乡总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模样都深深刻在记忆里。那悠悠的明月,更是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月是故乡明》,跟随他的笔触,去感受那份萦绕心间、浓浓的故乡情,看看他心中故乡的明月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1911 年生于山东临清 。他是国际知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读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 24 卷,代表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等学术著作与《清塘荷韵》等散文集 。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读一读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pái huái    miǎo   chéng chè yǐ nǐ qǐng é zhuì yín gōu méng ruì lái yān 燕园 多音字 燕 我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燕子 yàn yān 课前预习大考验 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诗兴萌动 晶莹澄澈 一轮当空 月光闪耀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荷塘月色 读这两横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导读任务 整体感知 作者以( )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 )。 “月” 思念之情 快速浏览全文,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再读课文 外国的月亮 燕园的月亮 故乡的月亮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月是故乡明》中的这一段内容。这几句简洁而深情的话语,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那故乡的月亮更是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思念与热爱。 故乡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情感和归属感。故乡的月亮见证了我们在故乡的生活,它与我们的成长紧密相连。当我们离开故乡,看到其他地方的月亮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故乡的月亮,想起故乡的亲人、朋友和那些美好的时光。所以,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它是我们对故乡思念和眷恋的一种寄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家乡的月亮呢?在你们眼中,家乡的月亮和其他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吗?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分享自己的感受。 默读第2—4自然段,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趣事。 提示 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 童年趣事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起来,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这段的讲解: 在这一段中,作者先阐述了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常伴有陪衬这一现象,接着讲述了自己故乡的情况以及自己对故乡与山的关系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以及故乡事物给自己留下的独特感受。 第二自然段 这句话通过假设,强调了月亮有陪衬的重要性,从侧面反映出有陪衬的月亮在中国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中更具美感和韵味。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起来,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这里将自己在故乡望月的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