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邓 稼 先 先行预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元勋(xūn) 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cuì) 孕育(yùn) 罗布泊(pō) 黯(àn) 曛(xūn) 铤(tǐnɡ) 邓稼先(jià) 选聘(pìn)无垠(yín) 至死不懈(xiè) 殷红(yān)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元勋:立大功的人。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又获拉姆福德奖,继而于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4.写作背景: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5.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6.浏览课文,结合课外资料,补全人物卡片。 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被授子“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7.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内容大意,了解邓稼先。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 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朴实、无私的品格。 通过中国自力更生完成原子弹工程这一事实,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 8.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百年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新知研学精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下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 人物 奥本海默(美国) 邓稼先(中国) 地位功绩 学术水平 相当 文化背景 美国文化 性格为人 与他人的关系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6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二人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①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为本国原子弹工程作出巨大贡献 ②中国传统文化 ③锋芒毕露 ④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具有“纯”的品格 ⑤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⑥作者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即“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练一练:写一个片段,运用对比手法,介绍你的朋友。 我的朋友阿明,是一个矛盾又统一的人。对待学习,他全神贯注,课本满是密密麻麻的笔记,难题也能静下心钻研。可在生活里,他却丢三落四,尝尝出门忘带钥匙。学习时的严谨认真,和生活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