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7466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3249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拉美一国 任务一:根据地图指出,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 (一)壮大表现 表现①: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壮大表现 问题1:面对此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是如何应对? 问题2:为对抗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 剑拔弩张:(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实质: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表现②:1947,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 表现③:1949,建立了“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壮大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苏建交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中苏缔结了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表现④: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 农业、轻工业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问题根源 改革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把苏联改垮 把苏联改乱 把苏联改僵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开始时间 政治内容 经济内容 1953年 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玉米狂人 重心在农业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一)赫鲁晓夫改革 毛泽东评价赫鲁晓夫:“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篓子”。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思考,我们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 消极: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开始时间 经济内容 军事内容 1964年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在重工业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6—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 年份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实际收入 1966-1970 7.8% 8.5% 3.9% 5.9% 1971-1975 5.7% 7.4% 2.5% 4.4% 1976-1980 4.8% 4.4% 1.7% 3.4% 1981-1985 3.6% 3.5% 1.0% 2.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的成就 ①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与美国抗衡。 ②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实际收入均有所增长。 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积极影响: 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 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