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8897

24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13195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诺曼底,遇难,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诺曼底号 遇难记 “ ” 维多克·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这篇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跳过去,再说一说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鄙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时间: 1870年3月17日夜晚。 人物: 船上的所有人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船上,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 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到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讲的是诺曼底号在大雾中遇险时,船长哈尔威镇静的指挥船员,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乘客,最后船员和乘客顺利脱险,哈尔威船长却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海底的故事。 人物:哈尔威船长 奥克勒福大副 洛克机械师 见习水手克莱芒 地名:南安普敦 根西岛 英伦海峡 埃居伊山脉 敖德萨 注意:外国人名、地名最忌讳一字一顿地读。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开头几次描写到大海上的环境?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能否删除?能否调换顺序? 为“诺曼底号”的遇难埋下伏笔。 环境变化 两船相撞,海难发生,为什么受到重创的是“诺曼底号”? 继续默读课文,画出相应的语段。 船大且沉 速度快冲击力大 船较轻 速度慢 船腹遭到撞击 继续往下读,勾画出遇难后人群的表现。 这句话中用了大量的顿号、逗号,让语言变得简短急促。以此来表现当时的紧张、慌乱。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 乱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场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触目惊心的语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顷刻之间的灾难让所有的人都 惊慌失措,你推我搡。人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在绝望中人们失魂落魄!更是理智。 让我们用朗读将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绝望的心情读出来。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照这样下去,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 然而——— 是谁让这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船长。 俗话说———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听其言,观其行”。 让我们进入人物的语言中。 读懂语言“内容”。 阅读第 12、16~34 自然段描写船长语言的语句。 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船长? 聚焦语言,感受品质。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品读第一道命令 俗话说“言为心声”,透过语言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品质。在读人物的语言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关键处, 比如可以捋一捋人物语言的顺序,想一想人物语言的特别之处,品一品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船长先让大家安静听指挥;再放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