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2166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09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练习 一、单选题 1.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记述说“襄河河底从前深皆数丈,自陕省南山一带及楚北之郧阳上游之深山老林尽行开垦,栽种苞谷,山土日松,遇有发水,沙泥随下,以至节年淤垫。”据此可见,当时( ) ①人口众多与土地资源矛盾突出 ②农业工具革新提升拓荒能力 ③新作物推广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④环保意识匮乏导致农业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美国人所著的《拉丁美洲史》中写到,“人并非参与欧洲入侵的唯一生物,殖民者带来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隐藏在横渡大西洋船舶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导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自然环境变化。”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物种交换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B.殖民者对美洲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C.物种交换和疫病传播改变了新大陆的社会结构 D.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 3.针对“美洲作物决定论”,有学者谈到海上丝路物种交流的影响时提出了“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的观点,认为国人对于新作物的适应,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稳定的饮食结构,新作物的优势最初都被忽视了,海上丝路物种交流的影响短期来看,特别是在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其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学者这一观点表明( ) A.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受阻 B.食物物种交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C.中国种植技术和种植制度的落后 D.外来作物的影响要客观理性看待 4.西班牙征服者将马引入美洲大陆后,部分印第安人族群掌握了驯马技术并在军事上轻易地击败了那些没有马的族群,所以像苏族和科曼奇族才能够在骑兵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领土相当可观的帝国。这说明,马匹的传入( ) A.打乱了美洲原有政治秩序 B.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C.成为美洲农业的主要动力 D.加剧了美洲局势的动荡 5.据《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苞)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苞)谷也。”原产于非洲的咖啡,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上述材料说明物种交流( ) ①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③推动了当地经贸的发展 ④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有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玉米的种植时间和农民起义发生率存在一种U形关系。即在玉米种植初期,确实可以减少农民起义的发生,但这种效果会逐渐减弱。当玉米种植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又会促使农民起义发生。这表明,玉米种植的扩大( ) A.是农民起义爆发的诱因 B.导致社会矛盾的持续激化 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D.未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 7.如表所示为明清时期福建番薯的部分史料。这说明此时福建( ) 记载 出处 番薯亦天启时(1620-1627年)番邦载来,泉人学种,初时富者请客,食盒装数片以为奇品,清顺治初,兴化,泉、漳州遍地皆种,物多价贱,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陈鸿《清初莆变小乘》 番薯,闽兴泉漳人种之,迩来生齿日繁米价渐高,沿海民食半资于此,其货通江浙楚粤,至今大被其利 李拔《福宁府志》 A.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新农作物种植得到推广 C.番薯成为重要救济作物 D.农业种植环境有所改善 8.“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材料描述的物种( ) A.传入美洲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B.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C.原产美洲后由西班牙人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