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卖炭翁》 授课教师 课程 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中 7~9 年级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 1.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 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 分析 1.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 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 刻地揭露了“宫市 ”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 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 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 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根据课下注释读懂简单的文言文,而白 居易的作品更是明白如话,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对宫市制度 所知甚少,而且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也难以体会诗人的情怀。基于此种情况,本课 着重探究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他遭遇的成因,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 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教学 重点 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把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 ( bìn ) ( jì ) ( chì ) ( xì ) ) ( 辗冰辙 口称敕 宫使驱将 ) ( ( niǎn ) ( chì ) ( jiānɡ ) )一、知人论世 了解背景 1.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诗歌风格。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 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和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之称。他曾将自 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卖炭翁》就是一首叙事讽 喻诗。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 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2.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宫市制度。 “宫 ”指皇宫,“市 ”是买的意思。 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 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 ”,谓之“宫市 ”。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 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 分文,还进行勒索,百姓深受其害。 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听朗读,注意以下红色字体的读音。 ( 两鬓苍苍 翩翩两骑 回车叱牛 系向牛头 2.疏通文意 ) 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的大意,并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文本 品味探究 1.通过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感知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 (1)卖炭翁的人物形象: ①外貌描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写出买炭翁 年岁已高,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 ②心理描写: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写出卖炭翁 生活困苦、艰辛,急于通过卖炭获取温饱,“可怜 ”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 炭翁的同情。 ③动作描写: “伐薪烧炭 ”“哓驾炭车碾冰辙 ”———写出卖炭翁运炭 的艰难。 ④心理描写: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写出卖炭翁 虽然舍不得,却无可奈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