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深刻把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增强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认同和理解。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课程标准 议题情境一:观看视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教材P6970,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如何才能“越开越大”? 自主探究一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我国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总体要求+具体要求) 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特别提醒】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相关链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基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组织,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贸易问题谈判和争端解决的场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是一个独特的全球性合作伙伴,它协同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地区开发银行、智库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农业、金融等问题,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致力于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协助成员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向成员提供资金促进其国际收支平衡。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更大范围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更深层次 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也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更宽领域 全面理解“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 议题情境二:观看视频《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教材P71内容, 1.说说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 2.新形势下“中国制造”面临哪些挑战,并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建议。 1.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 2.基础设施优势:“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 3.广阔市场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 4.改革开放优势: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 5.人力资源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 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 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中国制造”的挑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破解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