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0843

4.2《扬州慢》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4220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扬州慢,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忆扬州 徐凝 (唐)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慢 姜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姜夔及词作风格。 2、理解小序及上阙内容,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姜夔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题目解读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写作背景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 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 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 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满眼 雪止天晴 年号纪年+干支纪年 悲伤的样子 扬州的别称 创作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 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 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 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小序:姜夔眼中的扬州 自由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