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第三单元课外诗词四首 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竹里馆》的作者是_____(朝代)诗人_____,他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2. 《夜洛城闻笛》的作者是李白,号_____,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 3. 《逢入京使》的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_____,与高适并称“高岑”。 4. 《晚春》的作者是_____,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竹里馆》中描写诗人独坐竹林,悠然自得的句子是: , 。 2. 《春夜洛城闻笛》中以笛声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 《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报国与思乡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 《晚春》中运用拟人手法,描绘花草争奇斗艳的句子是: , 。 5. 四首诗中直接描写声音的句子有: (《竹里馆》)、 _____(《春夜洛城闻笛》)。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是( ) A.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双袖龙钟泪不干,凭君传语报平安。 2. 下列对《逢入京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路漫漫”写出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之苦。 B. “泪不干”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思乡之切。 C. 后两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与对家人的愧疚。 D. 全诗语言华丽,情感深沉,感染力强。 3. 下列诗句中,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境相似的是( A.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D.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 四首诗中,主题与其他三首不同的是( ) A. 《竹里馆》 B. 《春夜洛城闻笛》 C. 《逢入京使》 D. 《晚春》 四、简答题(共16分) 1. 《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的“独”字,是否体现诗人孤独?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2. 《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有何象征意义?笛声为何能引发普遍的思乡之情?(4分) 3. 《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有人认为是批评,有人认为是赞美。你如何理解?(4分) 4. 请从意象选择的角度,比较《竹里馆》与《晚春》在写景上的不同特点。(4分) 五、对比阅读(共10分) 阅读《逢入京使》与《春夜洛城闻笛》,完成以下题目: 1. 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情感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分析两首诗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唐代;王维;山水田园 2. 青莲居士;诗仙 3. 岑参 4. 韩愈 二、理解性默写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5. 弹琴复长啸;此夜曲中闻折柳 三、选择题 1. B 2. D 3. A 4. D 四、简答题 1. 答案: 不体现孤独。“独”字写出诗人沉浸于自然的悠然,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明月为伴,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表现诗人淡泊自足的心境。 2. 答案: “折柳”象征离别与思乡。笛声是听觉意象,具有感染力,且“折柳”是古曲,易引发游子共鸣,因此能触动普遍的思乡之情。 3. 答案: 示例:赞美。杨花榆荚虽无美艳姿色,却尽力绽放(“漫天作雪飞”),表现诗人对生命力的礼赞,也暗含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哲理。 4. 答案: 《竹里馆》:选取幽篁、深林、明月等意象,营造孤寂清幽的意境,侧重静态描写。 《晚春》:选取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描绘动态的争春场景,色彩绚丽,富有生机。 五、对比阅读 1. 答案: 《逢入京使》:侧重报国与思乡的矛盾(“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夜洛城闻笛》:侧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何人不起故园情”)。 2. 答案: 相同点:都运用夸张(“泪不干”“满洛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