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1869

第四单元 家的故事 第2课 《难忘的童年》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4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四,单元,故事,2课,难忘的童年,课时
  • cover
( )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 《难忘的童年》 课型 新授 第 25-26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父母童年玩具的特点,掌握制作转动玩具陀螺的方法,学会运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能转动的陀螺。 2.通过向父母询问、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制作陀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时代童年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增强珍惜当下童年时光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与父母交流,了解父母童年玩具的相关信息。 2.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制作转动玩具陀螺的步骤与方法,制作出成功转动的陀螺。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时代童年玩具差异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2.鼓励学生在制作陀螺时,发挥创意,对陀螺的外形、装饰等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不同年代童年玩具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制作陀螺的材料,如圆形卡纸、火柴棒、彩笔、剪刀、胶水等;准备一些制作好的不同样式的陀螺。 学生准备:提前向父母了解他们童年玩具的样子,并做好简单记录;准备制作陀螺的材料,如圆形卡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展示一些现代儿童玩具的图片,如电动玩具车、智能玩偶等,提问:“小朋友们,这些是不是你们平时玩的玩具呀?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玩什么玩具吗?” 引发学生兴趣。 展示一些父母童年玩具的图片,如拨浪鼓、弹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玩具与自己玩具的不同。 (二)新授 分享交流 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的童年玩具。比如,有的同学说爸爸小时候玩的铁环,是用一根粗铁丝弯成一个大圈,再用一根带钩的铁丝推着圈跑。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问:“听了这位同学的分享,你们觉得爸爸玩的铁环和我们现在的玩具哪里不一样呀?”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不同时代玩具在材质、玩法上的差异。 玩具背后的故事 教师讲解不同时代玩具产生差异的原因,如当时的科技水平、经济条件等。以拨浪鼓为例,过去科技不发达,玩具多为手工制作,材料常见且易获取,拨浪鼓简单的构造能给孩子带来欢乐。 引导学生思考玩具背后所承载的童年记忆和情感,感受不同时代童年的美好。 制作转动的玩具陀螺 原理讲解:教师拿出一个制作好的陀螺,示范转动,提问:“小朋友们,为什么陀螺能转起来呀?” 简单讲解陀螺转动的原理 ——— 重心与平衡,让学生对陀螺有初步的科学认知。 教师示范: 拿出一张圆形卡纸,用圆规或借助圆形物体画出一个圆,然后用剪刀剪下来。“首先,我们要剪出一个圆形的纸片,这就是陀螺的主体部分啦。” 用彩笔在圆形卡纸上进行装饰,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如花朵、星星等。“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个圆片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把准备好的火柴棒从圆形卡纸的中心穿过,用胶水固定好。“这根火柴棒就是陀螺的轴,一定要固定好,这样陀螺才能转得稳。” 一个简单的陀螺就制作完成了,教师再次示范转动陀螺,展示成功的效果。 (三)学生实践 学生开始制作陀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火柴棒固定不牢、装饰图案不知如何设计等。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装饰方法和材料,如用彩色贴纸代替彩笔绘画,或者在圆形卡纸上添加一些小珠子等,增加陀螺的趣味性。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制作后,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进行陀螺转动展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制作的陀螺,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得稳、转得久。 请学生互相评价,从陀螺的外观设计、转动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有学生说:“我觉得他的陀螺画得很漂亮,颜色很鲜艳,但是转的时候有点歪。” 教师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既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