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3362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8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课,当代,中国,法治,精神,文明建设
  • cover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理解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基于中国国情,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求推动而不断发展完善,认识其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明确各时期的特点与成就,把握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意义。 3.史料实证:运用宪法文本、政策文件、社会案例等多种史料,探究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实施路径及成效,培养依据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4.历史解释:准确阐释当代中国法治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历史价值,从多元视角分析其演变原因与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树立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 1.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包括重要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如 1954 年宪法、1982 年宪法及各部门法的发展。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举措及成果,如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 三、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_____》,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_____、_____等基本原则,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改革开放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3.改革开放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此后,我国加快了立法步伐,制定了《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完备。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____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参考答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依法治国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_____、_____、等道德观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公民。开展了 “_____” 等活动,树立了雷锋、焦裕禄等一大批道德楷模,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_____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 “_____” 战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繁荣文化事业,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建设、_____、_____、_____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向雷锋同志学习 2.九年义务;科教兴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 知识点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法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_____: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通过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精神文明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_____: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例如,人们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