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和革命先烈有关的诗歌吗?谁能为大家来背一背? 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面对枪林弹雨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们,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稚 避 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峻 执 zhì bì pā pì chǒu xuē xínɡ mó jùn zhí hnɡ 绑 啃 袍 bǎng páo kěn 学写字 押 yā 魔 mó 结构:半包围 部首:麻 书写指导:“广”的撇长而舒展;“鬼”笔画较多不要拥挤。 魔 哼 hnɡ 结构:左右 部首:口 书写指导:左部窄小偏上;右部上横稍长,下部对正上部。 哼 哼 hng 哼,走着瞧 hēng 哼唱 表示“鼻子发出痛苦的声音”或“轻声随口地唱”时读hēng ,在表示“不满意或不相信”,作叹词时读hng。 (1) (2~7) (8~18) (19~29) (30~33) 第一部分: “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 父亲拒绝离开北京。 第三部分: 父亲被捕的经过。 第四部分: 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第五部分: 父亲被害后家人悲痛欲绝。 倒叙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结构梳理 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事情。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按照这个顺序,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提示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默读“被捕前”的部分,找到描写李大钊语言的句子,圈画批注,交流: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第1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 倒叙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黄昏 第二天 4月6日的早晨 时 间 顺 序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