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作者简介 了解《山海经》 《山海经》 书名,共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相关文献。 了解《山海经》 第一部地理著作。 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汇编。 记载《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即“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怒批北洋政府,结果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 写作背景 “阿长”: 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书名。题目为一并列词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山海经》: 《山海经》包括《山经》和《海经》,现存18篇,作者不详,是先秦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医药、民俗、民族等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解读标题 检查预习 哀悼( ) 书斋( ) 守寡( )疮疤( ) 骇( ):惊吓 掳( ):俘获;抓获 震悚( ):震惊惶恐 惶急( ):恐惧惊慌 诘问( ):追问;责问 渴慕( ):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疏懒( ):散漫;疏忽,疏懒自在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 孤孀( ):孤儿寡妇 烦琐( ):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粗拙( ) :指粗疏拙劣,不精美。 huáng jí cū zhuō shǒu guǎ āi dào shū zhāi fán suǒ gǔ shuāng pī lì shū lǎn kě mù jié wèn chuāng bā zhèn sǒng lǔ hài 认真阅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1、称呼的由来(2) 2、喜欢“切切察察” (3) 3、喜欢“告状”(3) 4、睡觉爱摆“大”字(3—5) 5、教予我规则、道理(元旦塞橘)(6—12) 6、讲长毛的故事(13—17) 7、谋害了我的隐鼠(18) 8、买来《山海经》(19—28) ———重点 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话: “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整体感知 事件 形象特征 称呼由来 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 睡觉爱摆“大”字 懂很多规矩、道理 (元旦塞橘)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我的隐鼠 买《山海经》 地位低下 饶舌多事; 负责,关心“我” 粗俗/不拘小节 迷信/讲究习俗、淳朴、善良;关心“我” 愚昧无知 真诚热情、善良,关爱“我” 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划出或概括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词句,对比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个是什么写作手法? 事件 形象特征 感彩 写作手法 称呼由来 地位低下 喜欢“切切察察”、 喜欢“告状” 饶舌多事 睡觉爱摆“大”字 粗俗/不拘小节 懂很多规矩、道理 (元旦塞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