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学习目标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 精神。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对比、衬托、语言描 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荆轲、高渐离 易水歌、悲壮 图穷匕见 真的猛士、有胆有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背景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唐雎,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唐雎( ) 怫然( ) 韩傀( ) 免冠徒跣( ) 缟素( ) 庸夫( ) 色挠( ) 以头抢地 ( ) 休祲( ) 寡人谕( ) 字词积累 jū fú guī xiǎn gǎo yōng fú náo qiāng jìn yù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注意句读。 唐雎 秦王 文本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 于秦。 派 对……说;告诉 想要 用 交换 助词 表示祈使语气 答应 施予恩惠 很好 即使这样 从 不 同悦高兴 因此 派遣 到 出使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译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为什么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幸存的原因 因为 忠厚的长者 所以 在意。错同“措” 违背 回答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来五百里呢?” 译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摘下帽子,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