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审美创造: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此课由两首古诗构成,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藏匿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极富情趣。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夏天”。文中配合古诗的两幅中国画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画中景物与古诗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美妙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还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会认12个生字,可以采用加一加、声旁加形旁、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组词、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要求会写的字有6个,“首”是独体字,“采、尖、角、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池”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学习写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关注背诵:背诵古诗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诗、首”等12个生字,会写“首、池”等6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重点)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诗、首”等5个生字,会写“首、池、采”3个字。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 为什么喜欢夏天呢 预设1:喜欢。夏天可以去游泳。 预设2:喜欢。夏天可以吃甜甜的雪糕。 教师过渡: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因为老师最喜欢的荷花就在夏天开放。去年夏天,老师看到了一片非常好看的荷塘,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今天,老师带来了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古诗二首》,到美丽的荷塘欣赏一番。 3.教师教学“首”:同学们,“首”是表示数量的字,就像“个、只、条、斤”一样。从这篇课文的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今天要学习两首古诗,除了古诗,我们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4.教师过渡: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里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板书:池上) 学生齐读古诗题目。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在诗中圈一圈会认字。(出示课件7) 2.教师出示这首诗的会认字,学生逐字认读。 教师引导:这是课文中的会认字,我们带着拼音齐读两遍。 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把这些拼音去掉,聪明的你还认识吗 再来读一读吧!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诗:现在,老师把会认字放回古诗中,你能把古诗读准确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同桌之间互相正音。 4.教师逐句检查朗诵,并正音。 5.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诗意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插图里有荷花、荷叶、小船、蜻蜓。 2.教师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结合诗句猜一猜这首诗在说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提示:你们真棒!能够根据插图和诗句大概猜出来这首诗写了什么,看来你们有当大诗人的潜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