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探索规律》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目录 教材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本课《探索规律》属于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是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延伸与拓展。教材通过呈现数列、图形排列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隐含的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既是对已有计算能力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抽象数学模型奠定基础。教材编排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逻辑,注重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意识,能够通过对比、操作发现简单规律,但对规律的数学化表达(如用字母或算式概括)仍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容易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缺乏系统性思考。因此,教学中需借助生活实例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从“无序观察”向“有序分析”过渡,逐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 能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发现给定情境中的数学规律,并用简洁的语言或算式进行描述。 2. 经历“猜想—验证—修正”的探究过程,发展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观察与分析规律的方法,能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规律。 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并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含动态数列、图形排列动画)、实物教具(如彩色磁贴、规律卡片)。 学生:方格纸、彩笔、探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知识提炼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 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是怎么变化的? ① ② ③ ④ ⑤ 探究新知 ① ② ③ ④ 图①中的 向右平移3格。以小圆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②。 ① ② ③ ④ 图②中的 向下平移3格。以小圆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③。 ① ② ③ ④ 图③中的 向左平移3格。以小圆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④。 ① ② ③ ④ 你发现了什么? 图形每次都是先沿箭头方向平移3格,再以小圆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铺瓷砖。 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按照下面的规律铺地板,那么第4幅图中应该有多少块黑色瓷砖?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④ 将相邻的两幅图的黑色瓷砖的数量与位置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按这样的规律铺下去,第10幅图中有( )块黑色瓷砖。第52幅图中有( )块黑色瓷砖。 31 157 议一议 ① ② ③ ④ 第 n 幅图的瓷砖数量: 4+(n-1)×3 或 1+n×3 有多少个 ? ① ② ③ … 第8幅图中有( )个 ,第50幅图中有( )个 。 25 151 课堂练习 课堂环节四———全课总结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 自主归纳: 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发现规律的步骤”(观察→对比→猜想→验证→应用)。 2. 情感升华: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数学规律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强化学习方法,渗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P35第2、4题(基础规律应用)。 选做题:观察家中地砖、窗帘花纹的排列规律,用图画或文字记录。 实践题:搜集“斐波那契数列”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 观察 → 发现特点 2. 对比 → 找关联 3. 验证 → 确定规律 4. 应用 → 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力求简洁,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 教学效果预测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混淆“等差”与“等比”规律,需通过直观教具(如磁贴拼摆)辅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