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兔子增长有规律(2)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3课 兔子增长有规律(2)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义务教育版五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23课 兔子增长有规律。本单元通过几个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通过遍历数据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枚举过程中,检查每个结果是否是当前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则问题解决完成:如果不是,则继续枚举直到所有可能的数据都被访问和检查完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鸡免同笼问题,起初会用“凑数”的方法来寻找答案,这个“凑数”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枚举法遍历所有可能数据的过程。但人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时,通常仅限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如果数据量较大,这个“凑数”过程就会很耗费时间。如果编程让计算机通过所有数据来求解,因为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数据处理能力很强,只需非常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因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通过枚举法遍历所有数据是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问题求解方法。 学习目标 1.信息意识:在问题求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求恰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尝试利用算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计算思维: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过程。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任务,合理选择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4.信息社会责任:知道实际应用中的算法一般都存在某些局限,增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和正确应对能力。 重点 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认识其中存在的算法。 难点 发现数据的递增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一课继续探究“兔子增长问题”,通过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并用程序进行验证,感受用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起来继续探索吧! 学生认真聆听、讨论。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讨论用流程图应该如何来表示?一、用流程图描述兔子增长算法用程序验证兔子增长算法打开参考程序,观察、运行,分析程序与算法的对应关系。F = [0,1,1] n=3 while n <= 12: F = F+[0] F[n] = F[n-1]+F[n-2] n = n+1print("第12个月的兔子数量是:",F[12]) 了解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组数: 1、1、2、3、5、8、13、21、34、55、89…… 这组数从第3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前两个数之和。这组数因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被称为兔子数列。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讨论;小组讨论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等阶段。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 阅读文章,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独特现象。 课堂小结 1.依据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算法。2.依据算法编写程序进行验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序语言、不同的实现方法。3.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只要用心观察,会发现有许多利用递推思维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例子。 板书 兔子增长有规律一、用流程图描述兔子增长算法二、用程序验证兔子增长算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第23课 兔子增长有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