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好逑(qiú) 荇菜(xìng) 窈窕(yáo) B. 悠哉(zāi) 辗转(zhǎn) 蒹葭(jiā) C. 未晞(xī) 芼(mào) 溯洄(shù) D. 道阻且跻(qí) 湄(méi) 琴瑟(s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 (3)君子好逑 (4)左右流之 (5)寤寐思服 3. 下列没有运用比或兴的手法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有一副赞颂济南历下亭的对联,上联就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春光大不同,看 ,抱荷无与青山老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A.雨雪霏霏 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 把盏犹吟名士多 C.杨柳依依 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 掩卷常思绿水绕 5、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6.默写填空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 (5).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6).“一切景语借情语”。“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7.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知识回顾】《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 ”三种诗歌形式与“ 、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发表感言】秀秀在这次活动后发表如下感言。请你结合语境仿写画线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提示:选取《诗经》中连续的两句,不得选择上面题目中已有的句子)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诗与远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秋凉冷落,朦胧缥缈;“ 。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这首诗写“君子”对意中人的追求过程,其间“君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10、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男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和白露,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二)阅读《蒹葭》,完成练习。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试分析本诗中重章叠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