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共12国策。 作品探源 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对……说;告诉 想要 用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答应 施与 很好 即使这样 从 愿意 它 不 同“悦”,高兴 因此 派 到 出使 恩惠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 安陵君必须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即使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为什么呢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把……看作忠厚的人 所以 增广,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疑问语气助词 在意。“错”同“措” 轻视 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可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 所以我不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回答 即使 哪里 只是 像这样 表顺承 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愤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 摘下 帽子 裸露 赤脚 用 碰,撞 罢了 取消独立性 对人的敬称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道:"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 将会有百万人死亡, 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走, 拿脑袋撞地罢了。” 横尸在地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 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同“苍” 平庸无能的人 取消独立性 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有胆识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 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