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7227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8300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4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乐府诗集》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关于“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zhǒng dòu zhì ē chōng yí ē 十五从军征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背景介绍 1.请根据诗中主人公回乡经历以及感情变化,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回乡经历: 八十始得归 返家中 出门东看 思家亲切 希望落空 彻底失望 茫然悲哀 逢乡人 做饭羹 孤独无助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环境描写———凄凉破败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神态描写 畅所欲言 1、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 2、作者想借这位八十岁老兵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主题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盛唐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他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故其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他的诗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奇特。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著有《岑嘉州诗集》。 边塞诗: 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题材的诗歌。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合称“高岑”,其中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最高。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背景资料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 不得控,都护铁衣 / 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 深层情感: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借景 抒情 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过渡作用 (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风 写雪 正面 侧面 风势之猛 惊奇之情 雪早且大 联想、比喻 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诗人开阔的胸襟 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视野由外到内 夸张 浓烈的感彩———担忧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