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3173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776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理论文章的阅读方法,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 体会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感受鲜明的写作特色。 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逻辑,体会文章严密、准确的语言表达。 尝试运用相关理论对显示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深化对所学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论文章的阅读方法,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 2.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逻辑,体会文章严密、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衔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确了主要观点,也初步理解了文章中的核心概念,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3. 体会鲜明的写作特色。 学习任务一: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结合“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这句话和数字序号,阅读文章,概括本文主要回答了哪三方面的问题。 预设: (1)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先概括出本文主要回答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准确认识“经济关系”,尤其是其对“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准确地认识“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 (2)在分别论述以上三个问题后,作者最后又对写作对象提出了总体的建议,因此构成了文章最后总说的部分。所以我们可以梳理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是“先分后总”。 2. 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1) 理解第一部分的观点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一段文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作者对“经济关系”这个概念的分析。 小结:作者这一部分的论述思路,即阐明“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说明经济关系的含义以及经济关系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并指出其对“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 理解第二部分的观点内容:认识“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 预设:作者在强调的第一点当中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而其中归根到底以经济的必然性为基础。 作者也举了两个例子,其一,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和财政制度都是经济基础,这就说明国家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卑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当时德国的精神状态是由于当时德国的经济而产生的,而后这种精神状态又反过来对经济起作用,这就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理解第三部分的观点内容: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 预设:作者分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而这必然性指的是经济的必然性。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我们最终可以明确作者在这段文字当中的主要观点:人们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时,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是其补充和表现形式。 理解后文的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上某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但这样的人物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