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4793

沪教版(2024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数学广场 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700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数学,单元,教版,2024版,一年级,下册
  • cover
一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数学广场 单元分析 (一)主要学习内容 “数学广场”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找规律、数学游戏“数墙”2个小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能发现并能表达变化规律和数墙上数的排列规律。 (二)课标要求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符号意识 ◎数感 量感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学业要求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并能利用规律进行填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结构 图1:“数学广场”单元内容结构图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找规律”和“数墙的秘密”。 教材内容分析 “找规律” 主要是在串珠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找规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量关系这一主题,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具体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为第二学段“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规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打下基础。 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例1为小朋友提供了串珠子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个小朋友串珠子的不同规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珠子的排列规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吸引学社参与探索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试一试中: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用“涂一涂”的方式进一步表达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呈现不同珠串中珠子的排列规律。练一练中: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排列的变化规律,即按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顺序依次排列,从而确定横线上所缺图形在三边形的后面,应是四边形,并在四边形后的括号内打“√”。第2题用“填一填”的方式表达数字、字母和图形排列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悟无论是用数字、字母还是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第3题从图形不同的排列规律,变为图形数量的递减变化。第4题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变化,找到数量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变化规律进行后续填写,为体验等差数列提供现实感悟。 “数墙的秘密”是在学生经历了“11-20的数”、“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讲讲算算”、“组算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课。数墙是一种新的练习形式,小小的数墙上存在大量的练习题,而探究数墙上的规律,以及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就很重要。教材中提供小刺猬砌数墙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墙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建墙的规则“造”在墙中:上面每一块数砖上的数必须是它下面相邻两块数砖上的数的和。三个数中,已知两个数,就可以确定另一个数。如果从下往上看,可以看成数的合成,可以用加法求出;如果从上往下看,可以看成数的分解,可以用减法求出。数墙是一种富有趣味的练习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加减法关系的认知,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练一练中:第1题每面数墙的底层都已“砌”好,学生可将数墙下面相邻两块数砖上的数相加,得到上面一块数砖上的数,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