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51

17 短文两篇 (第1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63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文,两篇,1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短文两篇 1.了解作者,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第1课时 【字音篇】 陋室(  )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调素琴(  ) 诸葛庐(  ) 西蜀(  ) 【词义篇】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谈笑有鸿儒(  ) (5)往来无白丁(  ) (6)可以调素琴(  ) (7)无丝竹之乱耳(  )   拓展:“丝竹”本指“ ———,泛指“ ———,本文指“ ———。 【词类活用篇】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苔痕上阶绿(  ) (2)无丝竹之乱耳(  ) (3)无案牍之劳形(  ) 【古今异义篇】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篇】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陋之有 【参考答案】 字词链接库 【字音篇】 lòu xīn tái hóng dú tiáo gě shǔ 【词义篇】 (1)神异 (2)这 (3)这里指德行美好 (4)大儒,指博学的人 (5)指没有功名的人 (6)不加装饰的琴 (7)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弦乐器和管乐器 乐器 奏乐的声音 【词类活用篇】 (1)名词用作动词,爬上、蔓延 (2)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3)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古今异义篇】 形体,躯体。 样子,形状。 【特殊句式篇】 宾语前置句。 有什么简陋的呢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友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遭贬谪。   相传,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面对县令的蛮横势利,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如鼎、剑等为题,并且把铭文刻在这些器物上。也可以以某名山大川或建筑物为题,立石勒铭。   器物之铭开始也用以颂扬功德,如扬雄的《鼎铭》等,但后来主要是记物寓意,形容该物的某方面特征以比况人事,用以劝勉警诫。《陋室铭》别具一格,虽是以建筑(自己的住室)命名,但是用意与器物之铭相近,是用来自述其志的。   山川之铭,内容多为纪功颂德、劝勉世人。如晋代张载的《剑阁铭》,就是张载到四川探望父亲,途经剑阁,因有感于剑阁地势险要、风光独特而写。 【合作探究】 自主阅读·感知 1.根据提示,把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写完整。 首先,作者由  引出陋室;然后,用“ ———点明全文主旨;接着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方面具体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最后,收束全文,说明  。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 1.山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明意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探究一】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论述“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探究二】作者借“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探究三】在学习了本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特色 请简要分析。   【微写作】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请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参考答案】 【探究一】示例:   直接表现:   环境(居室环境):清幽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