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75

9 木兰诗 (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56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木兰,1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木兰诗 1.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梳理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3.探究主题,体会木兰勇敢乐观、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1课时 唧唧:叹息声。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胡骑:胡人的战马。 戎(róng)机:战事。 度:越过。 策勋:记功。 强:有余。 驰:赶马快跑。 扶将:搀扶,扶持。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火伴:军中的同伴。 扑朔(shuò):动弹。 傍:贴近、靠近。 【预习导学】   文体知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属于叙事诗。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走近作者: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自幼受诗礼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诵,感受停连和节奏,标注生字读音。再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 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飨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以及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 【合作探究】 读·民歌节奏韵味 反复诵读课文,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读出不同情节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设计朗读脚本,补全表格内容。 段落 情节 情绪表达 1 木兰叹息 深沉忧愁 2 决定替父从军    3 出征准备    奔赴战场    4 征战生活    5 还朝辞官    6 回家团聚    7 比喻作结    【参考答案】 坚定 紧张、急速 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读得深沉,读出眷恋 紧张、豪迈,读得悲壮、缓慢 读出从容又急切之情 欢快、热烈、亲切,要读出轻松愉悦 自豪、俏皮,读出赞美、骄傲之情 译·替父从军传奇 1.小组代表接龙翻译课文,梳理文意,请完成下面表格。 通假字 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出郭相扶将                    木兰当户织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一词多义 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 愿:愿为市鞍马(  )愿驰千里足(  )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 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   特殊句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昨夜见军帖 愿为市鞍马 2.重点翻译互文句: 本课使用互文的句子有: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梳理情节,感受传奇故事。 ①故事情节:木兰叹息——— ———出征准备——— ——— ——— ——— ———(隐喻赞美) ②分析详略:从军缘由(  )、出征准备(  )、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还朝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换装(  )。 【参考答案】 1.著同“着”,穿 帖同“贴”,粘贴 火同“伙”,伙伴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 古义:眼睛眯着。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古义:跑。今义:行走 买 集市 愿意 希望 名词,将领 动词,搀扶、扶持 织布机 重要的事务 名词,文告 动词,同“贴” 名词做动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