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寻味传奇事迹 1.复述课文内容,思考这首民歌展现了木兰怎样的形象 2.细读全诗,找出诗歌所叙事情的奇特之处 【参考答案】 1.示例: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态。 2.示例: 奇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古代女子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与战争无缘。然而,这首诗中木兰却女扮男装,成了战争的主角。此事堪称新奇! 奇事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战争是异常残酷的,许多将军、战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最后都战死沙场了,木兰却能立下赫赫战功,胜利归来。虽是女儿身却胜似男儿,此事堪称惊奇! 奇事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从军十余年,居然能巧妙掩饰自己的女儿身份,且她同男子一样上阵杀敌。瞒过了天子,也瞒过了朝夕相处的同伴。此事堪称神奇! 赏读英雄气概 课文中突出木兰是英雄的一面集中表现在哪些情节 写出了木兰怎样的英雄品质 英雄情节 英雄品质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英勇善战,视死如归 【参考答案】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功勋卓著、谦逊质朴 淡泊名利、不慕富贵 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怀家国、勇挑重任、果敢坚毅、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木兰。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品读女儿情态 细读课文,小组交流,用以下句式来说说你的发现。 句式:从“ ———,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 的姑娘。 【参考答案】 示例: ①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平民出身、勤劳孝顺的姑娘。 ②从“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思亲不舍、眷恋家乡的姑娘。 ③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姑娘。 ④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心思细腻、机智活泼的姑娘。 小结: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小女儿情态的少女木兰!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战神,而是一个明丽活泼的邻家女子! 品味民歌情味 文章中运用多种修辞,让文章更具有艺术性。请同学们在书上圈点批注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寻章摘句 赏析式批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参考答案】 运用了复沓和互文的方法,通过反复铺叙,渲染出战前紧张、军情紧急的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迫 运用了反复和长短句相间的方法,渲染木兰的思亲之情,强化木兰的女儿情态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出木兰回家时欢快、喜悦、轻松的气氛 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赞扬木兰的智慧,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突出木兰恢复女装时的欢乐心情,并渲染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运用了叠词、顶真的方法,强调征兵名册上父亲的名字反复出现、出征已成定局的事实,而且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小结:全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富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和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出精湛的语言造诣。 厚植木兰情怀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请从“忠、孝、勇、真”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①忠:忠诚 ②孝:对家庭的奉献 ③勇:勇敢 ④真:真实 【参考答案】 示例: ①忠:木兰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