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78

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1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213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阿长,山海经,1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三单元 品读细节内含意蕴 感受平凡人物风采 单元设计 大概念 以细节描写彰显人物形象 人文主题 小人物身上的个性光辉。通过学习与小人物有关的文章,感受小人物生活的不易与坚韧的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单元情境 班级举行“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主题活动,抓住细节抒写人物典型事迹,表现人物典型特征,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类文章 单元任务 理解多角度描写、塑造人物的方式,综合使用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从本单元课文塑造人物的共性出发,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全貌,感受特殊时代环境下小人物的典型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写人文章在人物事件选择、描写角度、写作手法、详略安排等方面的技巧,完成人物写作 单元目标 将理解: 1.快速阅读文章,准确理解与小人物塑造有关的语句,重点分析有关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尤其要抓住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小人物的情感态度; 2.读写结合,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感受小人物身上务实、向善、求美的可贵品质。 将做到: 1.多角度赏析与人物塑造有关的语句,注意用字用词,课文学习结束后,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手法塑造人物,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等方式找出课文中小人物塑造的方法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提升写作技巧以及归纳理解的能力 第一课段 冲破时代的隔膜 感受小人物的大境界 新授课 6课时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选材和内容架构,赏析表现人物性格、触动读者情感与思考的典型事件。 2.细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发掘文章的意蕴,同时学习如何在回忆中发现触发感动的细节,并用恰当的技法描写出来。 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总结叙事散文素材选取、详略安排、细节表现、情感抒发的基本规律,并转化为写叙事散文的指导。 阿长与《山海经》 1.初步了解长妈妈,把握课文中每件事展现出的长妈妈形象。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第1课时 谋死:谋杀。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孤孀(shuāng):寡妇。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过,鲁迅对她的称呼为何从“长妈妈”变成了“阿长”呢 这是否暗示了在本文中鲁迅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 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