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85

12 台阶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62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台阶,导学案,答案
  • cover
台阶 1.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结合“阅读提示”和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概括、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划分小说的层次。 3.品析文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理解“台阶”的内涵,从而领悟文章的主题;学习“父亲”身上坚忍不拔、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 厚道: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 糟糕:指事情、情况坏得很。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晌(shǎng)午:中午。 烦躁(fán zào):烦闷急躁。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村野子弟》等。 背景介绍: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作者亲历农村生活后感受深刻,写成了短篇小说《台阶》。   文章写父亲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经过,请按事件的发展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参考答案】 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9段):故事的开端。父亲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第10~16段):故事的发展。父亲努力为造屋、造台阶做准备。   第三部分(第17~25段):故事的高潮。写建造新屋和造九级台阶的全过程,以及全家人的喜悦心情。   第四部分(第26~32段):故事的结局。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人衰老了,身体垮了,精神支柱倒了。 【合作探究】 梳理情节,概说故事 1.【探究】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为了造起这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为了“高台阶”付出什么 2.这篇文章围绕“台阶”讲述了父亲一辈子就在与“台阶”较劲的故事。请通读全文,从下面的提示中理出他“较劲”的过程。   以“台阶”为线索:(  )   以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为线索:(  )   其他:(  )   (还可以通过分析父亲在新旧台阶上的活动、生活状态,“我”在新旧台阶上的活动与感受等进行梳理) 【参考答案】 1.示例: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建造这栋有高台阶的房屋,父亲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一年三百多天安排得非常紧凑。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九级台阶的新屋盖好的时候,自己却衰老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精神支柱也没了。 2.建台阶前的准备-建台阶过程-台阶建成时-台阶建成后 总觉得-日夜盼着-终于觉得可以-兴奋-尴尬-有些不自在—烦躁-若有所失 年轻时候的父亲-建台阶时的父亲-年老后的父亲 批读细节,赏析人物 1.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展现了父亲与“台阶”“较劲”的过程,请根据课文寻找细节,进行批注。   小结:通过品读细节,我们读出了一个老实、卑微、勤劳、倔强、富有追求的父亲,也读出了一个实现人生目标后迷茫、衰老的父亲。 2.你发现本文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 3.分析文章记叙的详略安排。   作者为什么在造台阶和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而对新屋的主体工程则写得简略 4.理解塑造的“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这篇小说塑造“父亲”这一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特质的典型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