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6485

2 梅岭三章 教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11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梅岭,三章,教案
  • cover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2 梅岭三章 课时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体裁上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游击战争的艰难不是很了解,所以背景的渗透很重要。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在九年级上学期中有所了解,第一课中也是教学重点,本节课继续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诵读诗歌,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理解诗歌中多种意象的含义。 3. 体会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意象,赏析修辞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下面我们将进行诗歌《梅岭三章》的学习,这是陈毅的一组现代诗,我们用一课时完成学习。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作者陈毅元帅,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在赣粤边梅岭开展革命斗争的传奇经历令人难忘。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写诗甚多,郭沫若先生称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他的诗歌留世的尚有300多首,其中《梅岭三章》尤其感人肺腑,广为流传。 三、写作背景 这组诗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陈毅在大庾岭遇险受伤,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他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敌人的围捕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担心不能脱险,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留在衣底,作为自己的绝命诗,准备慷慨赴死。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梅岭三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这组诗,创作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的艰难时刻,见证了一段异常艰苦的峥嵘岁月。 四、文题解读 首先我们来解读文题: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三首。 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的组诗。 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五、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识记字词:我们先来识记一下本课的字词,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朗读: 丛莽(mǎng)、旌旗(jīng)、阎罗(yán)、诸君(zhū)、 血雨腥风(xuè xīng) 这些字词,你读准了吗? (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意象的含义、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重点是:把握意象、赏析词语、理解情感。 重点是:把握意象、赏析修辞、理解情感 (三)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