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7690

七下14 驿路梨花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83357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下,驿路,梨花,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彭荆风 14 驿路梨花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烽火》。“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2 3 4 5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 前一天晚上 3 梨花妹妹 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十多年前 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 ——— 出嫁前 2.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事件发生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粮食———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全文的写作顺序 顺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插叙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茅屋 精读课文 寻茅屋之谜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 1.这是个怎样的小茅屋? 2.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 茅屋的主人是谁 见梨树,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主人 瑶族老人 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回环往复 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3.文中共设了几次悬念?有何作用?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有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作用:设置悬念可以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料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为小茅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毕竟是匆匆的过路人。可是即便如此,他们却对小茅屋做了同一件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4.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赏读课文 赏梨花之美 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初遇梨林(4、6段) 实写,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实写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梦中梨花(27段) 虚写 虚写,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