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8435

第二章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第1课时(课件 28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1945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3节,建构,原子,模型,1课时
    第二章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第二章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科学思维:能解释原子不带电的原因,知道原子内部各粒子间的关系。探究实践:能利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原子的构成。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探究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讲述:分子很小,原子更小。如果将一个原子与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演示PPT4】提问:这么小的原子人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呢?它还能再分吗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阅读教材65页,请同学们总结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演示PPT5】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演示PPT6】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电子,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电子是比原子更微小的粒子,进而提出原子内部还有带正电的物质。【演示PPT7】 【引导建立新模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尝试建立原子模型。【过渡】为了验证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的正确性,他的学生卢瑟福在1909年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演示PPT8-10】请同学们观看α粒子穿过金箔的视频和动图,并写出实验现象。【明确】1.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2. 极少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追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演示PPT11】讲解: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他还根据反射的 α粒子的比例估算出了原子核的大小。【提问】既然原子核这么小了,它还能再继续分吗?二、原子的构成【演示PPT12】展示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演示PPT13-14】讲解: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交流讨论】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总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演示PPT15-16】【展示】展示表格。【交流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表格,试着发现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总结】1.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3.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4.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演示PPT17】【展示】展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模拟动画。【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演示PPT18】展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总结: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第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演示PPT19】展示钠原子的结构。提问:如何简明、形象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呢?【演示PPT20】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